当前位置:农贸百姓网 >> 文化 >> 文章正文

小铜镜 大世界|郭波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集锦

发布于:2020-11-26 被浏览:3122次

央视-13新闻频道11月24日在“新闻直播室”报道。视频|央视

【光影国博 | 媒体镜头里的展览】

展览场地。(摄影|新华社记者金)

战国勇士用兽纹铜镜作战。(摄影|新京报记者溥魏)

左图:唐代葵花铜镜,素nn纹;右:展览运用动画、多媒体互动等手段展示中国铜镜。(摄影|新京报记者溥魏)

【媒体关注 | 展览看点有哪些】

铜镜照人之美

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

来源|新民晚报作者|潘子凯

观众参观了展览。(摄影|庞道琼)

11月24日,“镜中——中国古代铜镜文化”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出。从数千件铜镜藏品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60多件(套)展品,完整串联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,系统展示了铜镜的历史、审美、科学和文化价值。

左图:唐代长安月宫葵花纹铜镜(摄影|范蠡)

右图:嫦娥五号探测器(图片来自“中国航天科技研究院”微信官方账号)

当天凌晨,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,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,开始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和返回之旅。千里之外,有着“大齐”唐代嫦娥奔月宫之美的向日葵铜镜在郭波展览馆展出。铜镜的背面是一幅月宫图。按钮右上角饰有月桂树,枝繁叶茂;嫦娥风雅,一手放在托盘上,一手放在宽度上,上面写着“大吉”二字。穿越时空,1000多年前,古人铸造这面铜镜的时候,就刻上了“月亮女神”的传说,寄托了对星辰的崇拜和对未知世界的憧憬。现在,随着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,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将会更加稳定和更远。在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,很多观众对着“大运”铜镜拳打脚踢,合影留念,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。

“中国大宁”的美好寓意

铜镜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日常用具,大量流传和出土,构成了一个规模大、分布广的收藏范畴。目前,中国古代发现的最早的铜镜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中,并持续使用到明清,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。

“以铜镜为镜,可以穿衣,取人,知得失,学历史,知兴亡。”古代铜镜有哪些用途?本次展览的展览助理赵说,铜镜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,经常与梳子、盒子、首饰盒、发夹等组合在一起,供人们完成日常的美容活动。许多铜镜上都有铭文,有些是吉祥语,表达了人们过上富足生活、延年益寿、提高官阶的愿望。

西汉“中国大宁”瑞寿伯局图案镀金铜镜(摄影|北京日报记者、管鑫)

展览中最著名的是以铭文命名的西汉“中国大宁”铜镜。这面铜镜于1951-1952年在湖南伍嘉陵出土。它的背面是镀金的圆形纽扣,柿子印花的纽扣座,饰有动物头。镜子背面的装饰图案由双线串图案分为内外两个区域。盒子上饰有博地方线的丁字线,饰有羽人、玄武、朱雀、瑞寿等。外区装饰有朱雀、青龙、独角兽等高贵动物,一些高贵动物的头已经延伸到内区。五十二个铭文在镜子边缘铸了一周。碑文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和平和后代繁荣的渴望。

铜镜不仅能反映人的美,还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。在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历史中,中国古代铜镜背面的装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艺术特征。这不仅与铜镜的材质、尺寸、工艺和功能密切相关,而且真实反映了每个时代的文化时尚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铜镜艺术。

嵌入铜镜的唐代高石宴图(摄影|范蠡)

记者看到,唐代高士宴上嵌有蜗牛的铜镜制作工艺精湛,设计构思巧妙有趣。镜子嵌有蜗牛,用来描绘人物、树木、鸟和喜鹊等。按钮上方有一棵花树,一只鹦鹉拍打着翅膀,在两边竖起尾巴。一个人坐在按钮左边,用手弹琵琶;右边是一个拿着酒盅的男人,前面是一个壶,后面站着一个女服务员,双手捧着一个盒子。按钮下有鹤和水池,水池内和水池旁有嬉戏的鹦鹉。这面镜子的雕刻技艺极其精细,老人的衣服、胡须和洋洋自得的表情,鸟儿的羽毛和花叶的脉络都展现无遗。

中国国家博物馆商代收藏

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傅浩墓出土的商代弦乐器铜镜也参加了展览。傅浩的身份不简单。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统帅王上武定的妻子,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。她用的是这面镜面略凸的铜镜,镜背中央有一个蝴蝶结按钮,还有一个圆形按钮座。按钮座用凸弦装饰七周,弦与弦之间呈放射状排列短线,造型独特,很有艺术感。

文化交流的“使者”

随着岁月和月份的变迁,铜镜逐渐走出古代女性的闺房,成为汉代、三国两晋、隋唐文化交流的“使者”。

赵介绍说,随着公元前二世纪张骞西域的空心化和东汉班超的经营,大量汉代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西亚,包括铜镜等日用品。三国两晋时期,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,佛像开始与铜镜装饰中的神仙形象一起出现,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依附于神仙道教传播的历史事实。

展览现场(摄影|余冠晨)

以吴国工匠为代表的中国工匠赴日后,将当时流行的人像镜和兽镜结合起来,制成以兽镜为主要特征的“仿镜”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。一方面,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明,使之繁荣。另一方面,各国使节和商人把唐文明的成果带回各地,在地上生长。精美的铜镜成为当地重要的收藏品,丰富了世界文化。

其中,葡萄纹铜镜是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典型物证。瑞寿葡萄镜是唐代的典型风格,背面饰有葡萄纹

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金代“成安二年”五牛传月故事铜镜

【展览信息】

展览海报(设计|王磊)

展览: ——中国古代铜镜文化

国家博物馆地点:南馆14号

展期:它将于2020年11月24日推出,并将延长三个月

【展览架构】

鉴于——止水带前期日处理量,

清——铜镜的历史

西直通化——铜镜的生产与流通

广清艺苑——铜镜与中外文化交流

玉台英健——铜镜的作用

雕版艺术——铜镜

为优秀员工开发的——照明工具

标签: 铜镜 中国 唐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