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横国画指南|湖州竹派:以竹为表现对象开启中国文人画之门
湖州竹派是北宋中后期成熟的文人画的代表之一,以竹为主要内容。
文同和苏轼被称为绘画史上湖州竹派的鼻祖。竹画盛行于元代,李炎、赵孟頫、高、真武、柯等都是湖州竹派的传人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明朝连儒写了一卷《湖州竹派》,25人,是从《画史》 《画继》 《图绘宝鉴》等书编的。
抒情寄兴 状物言志
竹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特殊专业,历史悠久。在中国画中,竹画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彩竹,属于花鸟画;一种是墨竹画,以墨竹为主。
文同以画墨竹闻名,开创了湖州竹派。他将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朱墨绘画,使朱墨绘画脱离了工笔花鸟画,自成一派。因此,他的朱墨画写实而不繁琐,非常受欢迎。它对当代和后世影响很大,追随者众多,如苏轼、杨午贤、徐、赵等人,都受其影响,且优于。
文同《墨竹图》丝墨长131.6厘米,宽105.4厘米
作为湖州竹派的鼻祖,文同改写了自己的一生,注重描写竹子的自然形态,主张先有答案再写作。他画竹叶,创造了厚墨为面,淡墨为背的方法,形成了被称为“朱墨大师”的朱墨学派。成语“有答案”源于他画竹子的思想。
苏轼《潇湘竹石图》(偏)绢水墨画纵28厘米,横105.6厘米
苏轼的竹画深受文学作品的影响。
苏轼画竹子,不像常人画竹竿一根接一根,而是“从地到顶”。针对当时的绘画倾向,苏轼提出了“论画形似,视童为邻”的主张。他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为中国画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理论观点,是湖州竹派的创始人。
湖州竹派信徒众多。元代赵孟頫和晚清海派吴昌硕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代表。“竹派画家”的作品抒情、富于表现力,不完全受形式风格的束缚,形神统一,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饱满的审美情趣,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大门,是影响整个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画派。
有继承 常出新
如果说宋代是湖州竹派的“元年”,那么元代就是中国水墨竹画的全盛时期。这一时期文人墨客戏在画坛大行其道,涌现出大量的人。赵孟頫、关道生、柯、真武、古安、李羲之父子都是绘画大师。
赵孟頫《古木竹石图》丝墨笔长108.2厘米,宽48.8厘米
赵孟頫画了会飞白的朱墨,金错刀画了朱墨。书法家赵孟頫讲究笔法写竹,善于将不同的书法用笔集中起来,表现物体不同部位的特点。他在注重笔墨技巧的同时,追求物外之趣,进一步发展了宋代文人的竹石墨戏。
他提出“石如飞白木,写竹犹在八路,有人能知此则书画同”,将文同“画竹必先胸”的理论在创作方法、表现手法、风格上推上了一个新台阶,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朱墨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明代的、夏昌等人基本继承了宋元人的绘画方法。
吴昌硕《竹石图》墨丝长172.5厘米,宽64.5厘米
到了近代,吴昌硕的朱墨形成了一种新的画风,这种画风的特点是粗中有细、纵中有横
吴昌硕喜欢用生米纸和杨浩软笔。笔内含水量大,容易得到“泼墨”的效果,而死笔容易浓稠,所以生墨的味道特别浓。他还强调石头是画进去的,他用篆书写竹子,极其深刻。他把中国美学“不像”、“似是而非”、“似是而非”的思想推向了顶峰。
在长期的发展中,湖州竹派既有继承,也有创新。湖州竹派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格、精神和丰富的内涵,使湖州竹派成为中国水墨竹画史上的巅峰。
(图片来自互联网)
责编:贾廷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