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文物|千年前的人:Coco Ai Ai ——东汉击鼓说唱陶俑
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,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最强大的帝国。从公元前202年刘邦争霸到公元220年曹丕废都用了420年。
汉初,各行各业皆败,经济濒临崩溃。汉初,统治阶级采取“文人画治”的政策,无为而治。到汉武帝时期,国力强盛,经济恢复繁荣,也为沉寂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,从此雕塑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可以说,汉代雕塑艺术是中国古典石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,这一时期基本奠定了后世雕塑创作的基础。
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“汉代第一陶俑”,属于汉代时期的东汉文物。它们是极具民间气息和地方风格的优秀雕塑,属于国家一级文物。这些陶俑高56厘米,于1957年在四川成都天惠韩亚墓出土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东汉鼓乐陶俑杨晓君照片
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陶俑是由泥灰色的陶器制成的。雕像上的原画已经脱落。兵马俑戴着一顶柔软的小皇冠,周围是一条长毛巾,额头上装饰着花朵,裸露的胸部和腹部,肩膀很高,赤脚穿着裤子,左臂环绕着一个圆形的平鼓,右手和右臂伸直,手里拿着鼓槌,手臂上戴着珍珠。微微弯着腰,蹲在地上,右腿抬高,脚朝上。张嘴大笑,眯着眼睛,表现出活泼机智单纯的态度,夸张自己的动作,不辜负一个好说唱歌手的形象。
东汉鼓说唱陶俑当地杨晓君照片
这个说唱小雕像的表演似乎进入了高潮。他得意忘形,表情夸张,额头布满皱纹,开怀大笑,仿佛要去看说唱表演的精彩部分。人物幽默的面部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,把一个汉代“说唱艺人”的现场感受展现的淋漓尽致,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共鸣。这个雕像的生动表现也反映了东汉时期陶艺雕塑的高超艺术水平。
“说唱”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,无法考察其起源于何时。而民间说唱表演在汉代极为盛行,以调侃、滑稽、讽刺等表演为主,赢得了业主和观众的微笑。他们经常陪伴主人,即兴表演,随时招待主人。表演时,他们通常边敲边唱。当时皇室、贵族、富豪、权贵都如火如荼。汉代石乐舞百戏图中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身材矮小、上身赤裸、动作滑稽的表演者,汉墓中也出土了许多这种形象的陶俑,这些都表明了当时傩游表演的盛行。四川的汉俑造型独特,内容丰富。在众多出土的俑中,最著名的就是这个东汉击鼓说唱俑。这个陶俑富有民间气息和地方风格。四川东汉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类似的击鼓、说唱俑,可见当时四川说唱表演相当流行。汉代说唱歌手经常和矮胖、滑稽的小矮人一起表演,并与其他舞蹈和音乐节目一起表演。
东汉鼓说唱陶俑土元网
从这个雕像的整体形状来看,它仍然属于古拙的艺术风格。显然,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歌手,而是着眼于说唱歌手的特殊气息,即试图用他所说唱的有趣故事来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。这位说唱歌手伸展头部、耸肩、微笑和跳舞的方式几乎生动地描绘了他丰富多彩的表演。从他机智健康的举止中,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,可以想象他说唱的内容,甚至让人似乎看到,在这位说唱歌手面前,一群听众正饶有兴趣地听着他出色的表演。显然,这个陶俑的作者似乎知道如何发挥观赏者的联想作用。
鼓乐和说唱陶俑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一位表演说唱的艺术家,反映了东汉塑造艺术的高成就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同时,它的发现证明,早在东汉时期,说唱艺术就在民间日益流行和广泛传播,因此它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材料。
责编:李义山